一封“迟到”4个月的感谢信
“父亲在2016年4月25日离开了医院,也离开了他的家人。作为家属我们迟迟不能从悲痛的心情中走出来,因此直到今天才写下这封迟到的感谢信......”
最近,一封特殊的感谢信在解放军第113医院耳鼻喉科医护人员的微信群里流传,患者去世几个月后,家属仍写来感谢信,看了这封信的人都被深深打动。医学不总是妙手回春。有时候,医生拼尽力气,病人却挺不过最后的难关。但只要医患之间的理解和信任还在,就能化作满满的正能量。
身患重病的老人情绪低落
今年1月,辗转求医几个月的吕老先生,住进了解放军第113医院耳鼻喉科。家人怎么也想不到,老人几个月前开始的咳嗽背后,竟潜伏着如此严重的病情。住院时,医生诊断吕老先生已经是纵膈肿瘤的晚期。
(感谢信:)“确诊病情后我父亲情绪低落,但主治医生朱如贵教授不断向我父亲介绍成功治疗的案例,在治疗过程中也跟进必要的心理疏导。由于父亲病情复杂,朱教授动用私人关系联系了外地医院的专家,准备手术......”写来感谢信的是吕老先生的儿子吕先生,他说虽然医院是父亲人生的最后一站,但在与病魔搏斗的3个多月时间里,113医院医护人员的付出和努力,让他和家人收获了满满的感动。
(感谢信:)“主治医生朱教授不论多忙,每天早上都到病房来查房,仔细询问化疗前后的病情,耐心检查并调整治疗方案,在春节期间仍坚持每天来查房,大年初一初二也不落下......”吕先生说父亲住院期间,经历了几次紧张的抢救。有一次,在凌晨4点发生紧急情况,医护人员很快来到现场,每个人都小跑着为父亲治疗。他清楚地记得,那一次抢救持续了3个小时,在大家的努力下,父亲终于转危为安。
“我父亲后来十分痛苦,有时候半夜三更痰堵着,呼吸不畅。我们不懂如何处理,医护人员总是随叫随到,很快到现场,动手帮助处理。”吕先生说,在用药方面医生也很为患者考虑,建议刚开始不用特别好特别贵的药,以免病情恶化了无更好的药可选。总之医护人员的点点滴滴,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护士们天使般的笑容 陪伴老人到最后一刻
(感谢信:)“我还要感谢那些有着天使般笑容的护士们。父亲在治疗期间经历大小数次抢救,由于抢救期间人神智不清,多次伤到前来护理的护士。但她们没有丝毫怨言,依然用招牌的微笑、娴熟的技术、细致的服务,为父亲翻身、吸痰、敲背,体现了超越亲养之上的崇高医德......”
解放军第113医院耳鼻喉科护士长许平平回忆,在吕老先生去世前的最后几个星期,常常会出现意识不清的情况,确实增加了护理的难度,有时候去输液要三四个护士一起去帮助。“有几次我们护士手上被抓出青紫,还有一次一位护士被患者用脚蹬到了下颌。不过她们都理解,患者是因为疾病才会有这样的反常表现。一次遇到患者突然连家人都不认识,也不肯打针接受治疗,她们也都哄着老人进行。”
肿瘤病情发展很快,医护人员努力了三个多月,最终还是没有换来医学的奇迹,今年4月25日凌晨,吕老先生去世,当时除了家人,还有医护人员陪他走完最后一程。
“我们也知道癌症是难解的医学难题,后来医生已经用了最好的药物,做了各种努力,但最后父亲还是走了。虽然父亲走了,但我们知道医护人员已经尽心尽力,他们的努力付出让我们感觉特别感动。”吕先生说,父亲刚去世的时候,家人就想表示感谢。但这之后大家除了要平复悲伤的心情,还要处理很多后事,因此写感谢信的事情就一拖再拖。
家属的通情达理也感动了医生 互相的信任带来满满正能量
“这位吕老先生我们印象还是比较深的,因为已经是肿瘤晚期了,住院3个多月,虽然我们用尽了所有的治疗办法,最后还是没有挽救回来。”113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施祝良说,他们科室里有不少都是癌症晚期的患者,痛苦和死亡是常常面对的事情,虽然现在医学科技越来越发达,但还是有很多疾病他们无能为力。
“这位患者住院的时候,曾经在病房里摔倒了一次。当时他坐在床上要拿东西,突然失去意识,栽倒在地。记得当时我们赶去抢救的时候,心里不免也有些许忐忑,患者是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摔倒,如果家属责怪我们照顾不力,我们也会很被动。没想到当时患者家属第一句话就说,他一直有大脑突然缺血的毛病,在家里也曾这样摔倒过,一句话打消了我们的顾虑,当时我们也觉得感动。”施祝良说。“没想到过了这么久,患者家属还写来感谢信。”许平平说,护士的工作又苦又累,而且生老病死看得多了,作为医护人员也难免偶尔被负面情绪传染,不过这封迟来的感谢信,让科室的同事们都感觉满满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