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地域离奇事》第27章:灵魂化蝶接老伴 凄美传奇广流传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4-03 22:46

《神秘地域离奇事》第27章:灵魂化蝶接老伴 凄美传奇广流传

2025-04-01 21:21

发布于:湖南省

尚明文小说连载之二十七

在湘西的彭家寨,那是个再平凡不过的地方。然而,一对老夫妻相继离世的经历,却为这个寨子添了一抹神秘色彩,在村民口中,逐渐演变成一段令人感慨的故事。

这对老夫妻育有两子一女,三个孩子从小就聪慧过人,学习上更是出类拔萃,一路拼搏,最终全部考上了 985 高校。大学毕业后,一个儿子在北京站稳了脚跟,另一个儿子和女儿则在省城落户。按说儿女有了出息,老两口该享享清福了,可他们的想法却和大多数人不一样。

在子女们家中短暂轮流居住后,老两口毅然决定回村常住。他们心里清楚,孩子们虽毕业于名校,却因家里底子薄、没背景,全靠自身努力才在外面立足,不想给孩子增添负担。再者,他们在土里刨食一辈子,早已习惯了乡村生活。在城市里,就像困在牢笼中的野兽,连块种菜的地儿都找不到,浑身不自在。

回到村里可就大不一样了,侍弄两亩茶园,种两亩水稻,养些鸡鸭,再随着四季变化种点时令蔬菜。这样的日子,既能活动筋骨,又能吃到自己种的绿色蔬菜,生活简单,也没有大的经济压力,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快活似神仙。

可生活总爱捉弄人,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老两口的快活日子没过几年,身体就出了问题。前些年,为了供三个儿女上学、成家,他们没日没夜地劳作,省吃俭用,身体早已被透支。以前,想着做父母的 “任务” 没完成,有点头痛脑热的小毛病,根本不敢去医院,实在扛不住了,就去小诊所买点药、挂个点滴,能缓解症状就行,根本顾不上根治。

年轻时,身体硬朗,还能硬扛。可上了年纪,体质大不如前,各种毛病都冒了出来,今天腰杆痛,明天胃病复发,后天又不知道哪里不对劲。儿女们孝顺,见父母不肯长住,便提出带他们全面体检,早点治病。可老两口却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病情自己清楚,一种是年轻时累出来的,一种是年纪大了器官衰老引发的并发症,都很难根治,只要能基本维持就行。他们只希望儿女们有空时,偶尔回来看看。

孝顺的儿女们拗不过父母,只好以一个月为周期,轮流带着药品、营养品回家,陪老两口住上两天。毕竟,老两口都已年过七旬,这样的日子也没能持续太久。

又到了一个小长假,这次轮到在北京的大儿子一家回来陪父母。大儿子发现,父母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尤其是父亲,脸色蜡黄,说话有气无力。问他哪里不舒服,父亲只是摇头,不肯说。大儿子见状,想立刻带父母去当地的三甲医院检查,却被父亲坚决拦住了。父亲长叹一口气,缓缓说道:“自己的病情自己清楚,以前还能扛一扛,这次怕是扛不过去了。最好把老二和幺妹也叫回来,大家一起吃个团圆饭。”

大儿子强忍着悲痛,给弟弟妹妹打了电话,说明了父亲的病情和心愿。当天下午,老二和幺妹就带着家人从省城马不停蹄地赶了回来。此时,大儿子已经做了一桌子好菜,把两位老人请到上座,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了顿团圆饭。

饭桌上,老父亲一反常态,多年不饮酒的他,竟然兴致勃勃地喝了半瓶啤酒。当天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说了很多话。平时话不多的老两口,那晚仿佛打开了话匣子,把三兄妹成长过程中的趣事、糗事,不管以前说过的还是没说过的,都一一回忆了一遍。讲到兴奋处,一家人哄堂大笑;回忆到艰难时,大家又不禁黯然神伤,好在都挺过来了,如今也算苦尽甘来。

不知不觉,夜已深,讲的人累了,听的人也开始哈欠连天。在这浓浓的天伦之乐中,大家互道晚安,回房休息。

最先发现父亲异常的是母亲。老两口相伴一生,母亲熟知父亲的生活习惯,父亲每天凌晨五点前必定醒来,还会伴着咳嗽声去小解。可那天凌晨,格外安静,都快天亮了,父亲却毫无动静。母亲觉得奇怪,推了推父亲,这才发现父亲早已没了呼吸,身体也变得冰冷僵硬。

秋日的凌晨,天色尚暗,雾气弥漫,天地间一片混沌。在母亲急促的呼喊声中,三个子女和家人纷纷从睡梦中惊醒,慌乱地跑到父亲的房间。只见父亲穿着昨晚的睡衣,紧闭双眼,脸色灰暗蜡黄,身体冰凉僵硬,已然没了气息。这一切来得太过突然,小小的房间里顿时哭声一片。

悲痛归悲痛,生活还得继续。三个子女明白,当下最重要的,就是把父亲风风光光地送上山。他们打电话给亲友报丧,请主事管堂、道士先生,买寿衣寿裤,去棺材店挑棺材,还要买菜买肉买鞭炮…… 事情繁杂琐碎,他们又毫无经验,好在有热心的邻居帮忙,一切才按部就班地进行。

父亲的突然离世,对母亲的打击极大。平日里,父亲身板硬朗,重活累活从不让母亲插手,母亲要是有点头疼脑热,父亲更是悉心照料。“这个老头子,说好要走在我后面的,怎么说话不算数,突然跑到前面去了呢?” 一整天,母亲不管身边有没有人,总是喃喃自语着这句话,重复了不下百遍。

大家都以为母亲年纪大了,爱唠叨,加上父亲刚去世,要忙的事情太多,每次母亲重复这句话时,大家也只是简单安慰两句,便转身去忙别的事了。

当天下午,一切都按计划进行着,寿衣寿裤给父亲穿好了,棺材也买了回来,道士也请进了家门。挂菩萨、设灵位、敲锣鼓、诵经文,帮忙的亲友们各司其职,管堂、饭房、菜房、酒房、礼房,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见母亲一整天都在喃喃自语,暗自流泪,三个子女担心母亲伤心过度,天还没黑,便劝母亲早点回房休息。母亲回到房间,刚躺下不久,令人惊奇的一幕发生了:一只硕大的蝴蝶,不知从哪里飞了进来,时而停在枕边,时而落在铺盖上,时而又在房间上空绕着四壁盘旋飞行。

几个子女看到了,担心蝴蝶影响母亲休息,便拿了几张抽纸,想把蝴蝶抓出去扔掉。母亲却赶紧制止了他们,缓缓说道:“小时候,听你们外公外婆说过,有亲人过世时,如果家里出现昆虫或其他小动物,可不能杀死、赶走,因为它们很可能是亲人‘变’的,舍不得活着的亲人,才会‘变成’昆虫或小动物回来看看。你们看这只蝴蝶,你们父亲在的时候没出现,他刚走,蝴蝶就来了,说不定,这就是你们父亲变的呢。” 说着,母亲看着上下翻飞的蝴蝶,目光中满是柔情。

子女们拗不过母亲,只好由着她去,转身又忙别的事了。

晚上十点左右,当天的工作基本结束,帮忙的亲友们吃过夜宵,约定好第二天早上继续帮忙的时间,正准备陆续离开。就在这时,母亲休息的房间里突然传来几声尖叫:“快来人啊,我妈也走了!”“快来人啊,我妈也走了!” 众人顺着声音冲进房间,都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白天还好好的老太太,此时已经闭上了眼睛,苍老蜡黄的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枕头旁边,赫然停着白天那只硕大的蝴蝶。这么多人涌进来,蝴蝶却一动不动,仿佛根本不怕人。

旁边有人提议把蝴蝶赶走,三兄妹却不约而同地齐声制止,他们说出了下午的奇怪见闻,以及和母亲的对话。众人听后,无不称奇,难道真是老爷子来接老太太了?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大家活了大半辈子,这样的事情还是头一次亲眼见到。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深情,却被这对平凡的农村夫妻以自然老去的方式实现了,这既是悲,也是喜。悲的是,作为儿女,还没来得及好好尽孝,就同日失去了双亲,人生从此只剩归途,怎能不让人伤心落泪;喜的是,这对老夫妻活着时同心同德、恩爱一生,老去时也心有不舍、相伴相随,这样的夫妻关系,又怎能不让人欣慰。

经过向长辈请教,三个子女最终决定:两副棺材、同日出殡、同一墓穴,合葬立碑。

故事讲到这里,似乎该结束了,可真正的精彩,却在出殡那天。

那天早晨,除了先前那只大蝴蝶,不知从何处又飞来一只蝴蝶。两只蝴蝶先是围绕着三兄妹及家人不停地飞舞,像是在留恋与不舍;接着,又围绕着所有帮忙的人打转,像是在表示感谢与道别。

正式出殡后,随着棺材的移动,两只蝴蝶始终在棺材上空盘旋,时上时下,时左时右。当棺材顺利抬到墓地后,两只蝴蝶绕着所有人转了几圈,便向着西边的方向,你追我赶、形影不离地翩翩飞去,越飞越远,渐渐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