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新街口曾经扎堆的“老字号”如今去哪了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13 18:12

原标题:追寻那些“飘零”的城市老字号

福昌饭店。洪 叶 丁茜茜摄

中山路拆掉的胜利电影院,仅在德基广场留个门脸。 赵亚玲摄

专做高档西装的李顺昌洋服店,一提店名就让人流口水的鸡鸣汤包店,经销各地特产的长江南北货商店,以及凝聚几代南京人“青春记忆”的胜利、曙光、延安电影院……这些曾经长期服务南京人吃穿娱乐,并“占据”闹市区黄金位置的老字号,仅仅二三十年工夫,如今大多退隐都市、淡出市场了。在不久前公布的“南京老字号”中,这些企业多数没有上榜,有的上了榜,影响力也大不如前。

作为传统商贸重镇和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曾拥有上千家老字号,如今“存活”下来且被评定为“南京老字号”的,不足1/10。是市场大潮淘汰,还是城市拆迁驱离,让老字号纷纷“淡出江湖”?近日,记者搜罗历史资料,寻访市民记忆,从街头巷尾寻找飘零的城市老字号,求解老字号重获新生的“商业密码”。

新街口曾经老字号扎堆,如今踪影难觅

南京“Z”字形中山大道建成后,从鼓楼到新街口,中山路、中山南路两旁老字号扎堆,现如今只剩下隐匿于高楼树荫中的福昌饭店和仅在德基广场“露个门脸”的胜利电影院门头。

“上世纪80年代老城南人提到电影院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曙光’在前面,‘胜利’在后面。”市民濮晨回忆,新街口—鼓楼地区历史上“老字号”林立,是老南京“买买买、吃吃吃”的地方,聚餐去老广东、大三元、马祥兴,买糕点去三星糕团店,办年货去长江南北货商店,买衣服鞋帽去李顺昌洋服店、鹤鸣鞋帽店,数都数不过来。可如今,这些老字号大多给拆掉了。

若不是路人指点,记者一下没发现夹在两边大楼间的福昌饭店,店门口“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福昌饭店旧址”的铭牌,以及饭店内满墙挂的旧照片,流露出这座老饭店的“显赫背景”:解放前,这里曾是达官显贵宴请和议事的地方;“改革开放后,许多南京人的第一顿西餐、第一杯咖啡、第一次约会,是从‘福昌’开始的。”酒店服务员自豪地说。

福昌饭店路对面,是气派现代的德基广场。这里原是李顺昌洋服店、胜利电影院、小红花儿童服装店、金谷女子服装商店等老字号的“地盘”,如今除了拆迁后的胜利电影院留下门头“嵌”在德基广场立面墙上,与卡地亚、蒂凡尼两大国际品牌“比邻而居”,其余的老字号,全没了。

“让位”德基广场后,李顺昌洋服店搬迁到三山街地铁旁的熙南里街区,40平方米左右店铺里陈列着各色布料、西服衣样,工作桌上插着8根如头发丝细般的针,放着尺子、剪刀等。“他脖子细,领口一定要贴在颈上,不能空。”李顺昌洋服店第五代传承人、今年65岁的魏启荣在给一位“小年轻”量尺寸。魏启荣从20岁学徒开始,做西服已近45年,“门面肯定不比新街口,空间也小了,但毕竟落在老街区,专做定制西服,还是网罗住了一批固定客户。”

除了福昌饭店,过去老南京喜欢吃的另一家老字号饭店,是鼓楼广场边的清真马祥兴菜馆,和曙光电影院、鸡鸣汤包店一道,过去是年轻人去鼓楼吃喝玩的地方,如今全被推掉建起了南京第一高楼“绿地广场”。2006年,马祥兴迁往云南北路落户,但是鸡鸣汤包店记者几经寻访,始终没有找到真正的“衣钵传人”。

“老树刨根”,老字号基本是拆一批倒一批

“企业生生世世,市场大浪淘沙,这是商业规律使然。”秦淮区商务局副局长雷明说,随着超市、卖场以及网购兴起,长江南北货商店、金陵南北货商店这类过去靠渠道立足的百货店,被市场淘汰是必然的;还有因数码照相机、手机的普及,艺风、百花这些老照相馆如果只是拍照,也难以生存。

但许多老字号拥有老技艺、老品牌,却困于小作坊经营,没有抓住技术升级和品牌扩张机会被市场抛弃,殊为可惜。过去南京人去新街口必逛甜品店三星糕团店,既可堂食,又可外卖,“葡萄干萨其马”是其“拳头产品”,却由于体制不活,2011年改制后连续4年查出质量问题,目前仅存的3家连锁店均显示关闭。百花照相馆曾是秦淮区的老品牌,也因人才、技术、资金等跟不上,未能发展成如今的影楼。

除了机制、技术原因,城市拆迁对“老字号”冲击尤其大。“老字号拆迁就像老树刨根,基本上是拆一批倒一批,很多老字号拆了就没有了。”魏启荣说,2004年新街口大拆迁对老字号损失巨大,上世纪80年代李顺昌洋服店在新街口有三层楼1200平方米营业面积,拆了后蜗居于商务楼中,直到2008年左右熙南里街区招商才搬过来。他们店是老牌子,搬了还能缓过来,一起拆掉的小红花儿童服装店、金谷女子服装店、鹤鸣鞋帽店,就再没有机会翻盘。

“老字号餐饮的声誉与店面紧密相关,一旦搬迁,很难与之前相比。”南京师范大学陶鸿、赵媛等学者调研发现,1990年之前,南京餐饮“老字号”主要集中在新街口、夫子庙一带,城市改造后企业不得不迁出,有的被安排在缺少商业氛围的偏僻地段,有的几年内找不到合适的新址,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像南京古南都集团旗下有6家老字号餐饮,如今仅四川酒家仍处于原址,马祥兴、绿柳居、永和园、江苏酒家、老广东等都遭遇搬迁问题。永和园过去在夫子庙核心区,因科举博物馆建设搬至夫子庙北牌坊附近,江苏酒家最早在三山街,因市政建设搬到建宁路。“老字号易址新建,离开了居民‘熟悉的地方’,‘新瓶装旧酒’,老主顾不认,再聚人气很难。”古南都集团餐饮总公司总经理助理金灿说。

易地开张,老字号艰难的“新生之路”

因为是省文保建筑,老字号福昌饭店原址保护,虽然周遭高大建筑群使饭店环境风貌发生很大改变。但从新街口、鼓楼到三元巷,大多数老字号没有福昌饭店这么幸运,在城市拆迁的推土机下“树倒猢狲散了”。

对此规划界专家认为,老字号拆迁后“消失”的不仅是老房子和老口味,还有城市的记忆和文化。“城市是不同年代的建筑和文化叠加在一起的‘作品’,尤其对商业区、闹市区来说,老字号、老建筑是城市历史的见证者,让城市更具沧桑感、‘可读性’,不应轻易拆掉。”

痛定思痛,南京在后来的城市更新中逐步改变老字号“易址新建”做法。金灿介绍,地铁3号线常府街站4号出站口原本是要建在绿柳居菜馆上,这家老字号餐饮面临搬迁,后经过协商,最终将4号口南移30米,保留绿柳居原址经营。2013年,新街口修缮2年、投资8000万元的大华大戏院修缮开放,古色古香的民国建筑和中央商场、商贸百货相映成趣,今年演出项目已排到年底。

与此同时,在新街口、鼓楼等闹市区因城市改造“冲散”的老字号,又重新聚了起来,汇集到老门东、熙南里等历史街区来。2019年,因南京火车站升级改造拆迁的六华春时隔17年在熙南里开业。在六华春之前,熙南里已有小苏州、吴良材等多家老字号落户,但街区人气还没起来。而作为“夫子庙升级版”的历史街区老门东,延揽的老字号更多,总共吸纳了蓝老大糖粥藕店、蒋有记餐馆、瞻园面馆、韩复兴等22家老字号,约占街区签约企业总量的1/5。

为打响老字号商业街品牌,老门东特地建了“老字号博物馆”,记者探访看到,一张标记着南京老字号地理位置的“长卷”,述说着每一家老字号的“前世今生”:老万宝银楼曾在堆金桥,始于1369年;金陵春餐饮曾位于夫子庙贡院东街,始于清末民初;冯福记眼镜曾位于明瓦廊陆家巷14号,始于1909年……马祥兴菜馆的菜谱、老广东餐馆的手帕、中央商场营业员的工牌,都在现场展示。南京秦淮区希望借助老门东的建筑形态和人气,把“走散”的老字号重新聚集起来,挖掘老字号历史文化,让老字号焕发新生。(丁茜茜 洪 叶 顾巍钟)


(责编:萧潇、张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