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人的丧葬习俗——推动殡葬事业发展2025第四届(长沙)华夏殡葬科技博览会
2024-09-20 14:31
发布于:江西省
满族人的丧葬习俗具有丰富多样且独特的特点,这些习俗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和传承,成为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对满族丧葬习俗的详细介绍:
一、早期丧葬形式
满族早期,丧葬形式包括天葬、水葬、火葬等。这主要是由于生活地域和经济条件的不同所致。例如,在狩猎为主的时期,因经常迁移且外出狩猎时有人意外丧生难以带回尸体,火葬成为常见方式。八旗将士在清初战死者较多,也多采用火葬。
二、入关后的变化
清朝入关后,满族受汉族文化影响,丧葬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许多方面仍保留本民族的特点。满族丧葬风俗,大体可分为停尸、哭丧、招丧、开殃榜、入殓、祭奠、出殡、服丧等内容。
三、具体习俗
停尸满族习俗以西为贵、为尊,因而停尸于西屋中央,头西脚东仰卧。
死者脸上蒙白布或黄布,防止死者见天。
停灵时间根据家庭经济情况和传统习惯有所不同,一般为三天,也有停灵一七、三七、五七、七七不等。
报丧与守灵报丧时,会在院中挂起红色幡旗(俗称“魂幡”或“门幡”),作为死者去世的标志。
守灵时,死者头前要放一碗豆油灯(俗称“照尸灯”),一夜不灭。守灵人需一夜不眠,同时防止猫狗等动物靠近尸体。
入殓装尸入棺的仪式叫“入殓”。满族使用的棺材俗称“旗材”,其型制与汉族的棺材不同,上宽下窄,如屋脊状。
入殓时,棺材放在南窗下,棺内糊纸,铺土和黄纸,放七个铜大钱叫“垫背钱”。尸体从窗户抬出,长子抬头,其他儿子抱脚装入棺材。
祭奠与出殡祭奠期间,亲朋好友会献上“帐子”和礼钱,并在灵前叩头行礼。
出殡时,长子(或长孙)举灵幡走在前头,红布幡在前头引路,各种纸扎物跟在后面,一边走一边撒纸钱。到达墓地后,进行安葬仪式。
服丧满族长辈去世后,晚辈需穿白孝衫,男子腰扎孝带子,女子戴包头。服丧期间,男子不剃发,妇女不去包头,以示哀悼。
服丧期满(一般为百日),家人在坟前脱掉孝服,俗称“脱孝”。
特殊习俗“烧饭”:满族有“烧饭”之俗,即在死者安葬后,家属会在坟前烧纸、烧酒,并将馒头、肉菜等一起烧掉,以示祭奠。
剪发剃发:家中长辈去世,晚辈需剪发或剃发,表示以身相殉。男子服丧期间不剃发,以表对逝者的追思。
四、现代变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满族的丧葬习俗在保留部分传统的同时,也随时代有所变化。例如,现在城市中一般不再备材做棺材,而是直接购买;停灵时间也大多缩短为三天等。但无论如何变化,满族丧葬习俗中的核心精神和文化内涵始终得以传承和发扬。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