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文明之风拂面来 幸福之花处处开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16 12:55

摘要:随着全国文明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西平县将继续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的理念,以善作善成的态度,接续抓好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文明培育等工作,在看得见的巨变和看不见的渐变中,悄然改变着群众的生活。

记者 许静 见习记者 赵永涛

文明如风,可传温暖;文明如雨,可播善行;文明如光,可照人心。近年来,西平县上下始终秉承“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创建理念,始终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品位、群众生活品质和市民文明素养,外增“颜值”、内练“气质”,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让文明之花在嫘祖大地绚丽绽放。

责任落实,绘就宜居之城

精神文明建设,犹如凝魂之气、润物之水,渗透于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贯穿于西平县的每一项事业发展之中。

近年来,西平县突出重点、聚焦发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高位推动、科学谋划,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创建工作。

西平县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为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抓好落实,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档升级、纵深推进,形成全县上下“一盘棋”的创建工作格局。

为使“创城”工作顺利推进,西平县把“创城”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一以贯之抓落实。通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县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创文办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强部署、提能力、重落实,明确创建目标、任务和措施,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全面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效。

连日来,西平县四个班子领导不断对城市环境整治、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行督导,常态化、长效化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先后深入农贸市场、公共文化场馆、背街小巷等实地查看,到柏苑街道花马刘社区、柏亭街道汤买赵社区、柏城街道建设路社区分别召开实地点位调查问卷工作座谈会,听取各社区创文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可操作性建议,针对城市管理中的“顽疾”追根溯源。大家深知:创建文明城市需要长期持续努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呵护。

以文化人,绘就温暖之城

一座城市的昂扬前行,离不开强大的精神支撑;一座城市的生生不息,离不开丰润的文明滋养。10月1日上午,西平县专探乡在辖区朱庄村举办了“书墨韵香迎国庆,妙笔丹青颂祖国”移风易俗书画笔会活动,县委宣传部、文广旅局、书法家协会、专探乡有关负责同志及部分书画爱好者参加活动。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书法家及书法爱好者们齐聚一堂,挥毫泼墨,创作出一幅幅富有深意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以“移风易俗”“文明新风”为主题,不仅表达了广大群众对伟大祖国的深厚热爱之情,而且展现了书法创作者们与时俱进、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传递了文明向上的社会价值观念,倡导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文明新风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推动移风易俗、涵养文明新风的不竭动力。

11月3日,西平县新时代移风易俗文艺志愿服务队联合县爱心演出团队走进县康馨养老院。11月6日,走进县柏城街道三里湾社区,开展文艺慰问演出。

西平县充分挖掘和弘扬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创作了一系列紧贴民生脉搏、接地气的文艺佳作,用艺术的力量传递正能量,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如黄梅小戏《百善孝为先》、大型古装戏《穆桂英下山》、方言小品《随礼》《家和万事兴》、动漫视频《为移风易俗打CALL》、说唱《移风易俗三句半》等众多移风易俗主题作品,这些作品以新颖的形式、活泼的语言,将移风易俗的理念巧妙融入其中,让传统美德以更加生动、易于接受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此外,该县还结合地方特色,广泛开展节日民俗文化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和经典诵读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心田,让文明新风时刻伴随在群众身边车让人,让出温情友爱;人守规,守出文明有序。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平台,开设了“文明创建在行动”“不文明行为曝光台”等专栏,广泛宣传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工作成效。

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人人关心创建、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

以美怡人,绘就惠民之城

“停车线规划好了,逆行现象也少了,市民遛狗都能自觉拴绳,环境卫生实时维护,西平越来越美了!”解放大道一商铺的老板告诉记者,他在西平经商很多年了,感觉创建文明城市给城市带来很大的变化。

“我也有几年没回来了,这次回来一看,到处都是公园,到处都是百岁老人,我也准备规划一下回西平养老。”十一假期,一位在北京创业回乡的成功人士由衷地说。

百姓的需求在哪里,创城的目标就定在哪里。拓宽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向群众生产生活中常聚常去的地方延伸,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市容市貌持续改善,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和群众生活质量都在不断提升。在创建过程中,文明之花处处绽放,志愿服务温暖人心,文明礼让蔚然成风。从公园到街头,从商业区到住宅区,文明的气息弥漫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以德育人 绘就风尚之城

2024年10月14日,如往常一样,西平县档案馆里一片忙碌。一位来访者前来查找自己的婚姻档案。在他匆匆查阅完毕离开后,档案馆的工作人员李卫华却意外发现了一个被遗落的黑包。

李卫华深知失主此刻可能正焦急万分,于是立刻行动起来,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去寻找失主。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在第二天成功联系上了失主。

当李卫华把包交还给失主时,失主的脸上满是感动与惊喜。在这个看似平凡的举动背后,蕴含着档案馆工作人员李卫华对责任的坚守,也蕴含着西平县以德育人潜移默化地滋养在每个角落。

2024年10月下旬,驻马店华阳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出资20多万元,献力整修了柏城街道办事处前面的仙女河北路破损的路面2000多平方米,方便群众到办事处办事,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最后一公里”问题。

10月23日下午,在西平县芦庙乡茨园村发生一起救援事件。张某夫妇在前往村前水塘边浇麦时,意外跌入5米多深的水塘。幸运的是,在村民张书玲、张金秀等人冒着生命危险的救助下,张某夫妇最终得以安全脱险。

在西平,“小红帽”“红马甲”“小喇叭”……各类文明典型活跃在街头,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传递正能量。该县坚持以发展的眼光、以解放思想的精神状态,不断探索做好新时代精神文明工作的新路子,以项目化工程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牵动,统筹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5+1”工程,全域化高水平文明创建特色越发鲜明、底色愈加鲜亮。

连日来,一支支由村、社区干部与志愿者共同组成的文明实践队成为秋日里的一抹红。他们穿梭于空巢老人的家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从打扫卫生的细微之处,到晾晒被褥的体贴入微,再到烧菜做饭的烟火气息,每一份付出都饱含着对老人的深情厚谊。对于独居老人而言,这个节日虽无子女陪伴,但志愿者们却如同亲人一般,用温暖的话语和实际的帮助,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大家守望相助,集小善为大美。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广大市民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多年来,西平县坚持以文化人、以德润城,培树道德标杆,在全县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巩固和提升创建成果。一个个“平民英雄”,一件件“凡事善举”,“群星闪耀”的现象在全县逐渐形成。

以景悦人,绘就生态之城

漫步西平街头,道路干净整洁,交通井然有序,公园繁花似锦,志愿服务温暖人心,人们懂礼知礼、尚礼行礼,一幕幕美好和谐的景象,无不诠释着文明的内涵,传递着城市的温度。10月的西平,秋高气爽,一路新绿,颇具特色的文化墙点缀村庄,目之所及,皆是风景。近年来,西平县以打造“十县建设”为目标,锚定提升乡村环境建设水平、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治理水平,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文明始于心,创建始于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是一段永无止境的“自我提升”。城市文明的涵养,贵在久久为功。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西平县充分挖掘自身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持续打造西平“嫘祖故里、花海新城”的崭新画卷。

西平县委、县政府强化统筹,各部门通力协作。融入“老家河南”品牌聚能计划,全力打造千年古县、文化之乡、嫘祖故里、服装新城、酒乡剑谷、中国渔都、长寿胜地、花海西平;每年都精心创意办好嫘祖故里拜祖大典、海棠文化旅游节、西平长寿宴等活动,叫响“北有洛阳牡丹、中有西平海棠、南有武汉樱花”文化品牌,吸引海内外炎黄子孙到西平寻根问祖、旅游观光、投资兴业。

以全县优质旅游资源为依托,打造“生态旅游文明景区”品牌,加强景区环境整治和服务质量提升,推动生态旅游与文明创建深度融合,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文明的魅力。

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打造“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品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美丽家园。

一个个有力的举措,一组组鲜活的数据,一份份沉甸甸的收获,充分展示了西平干群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信心勇毅前行。随着全国文明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西平县将继续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的理念,以善作善成的态度,接续抓好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文明培育等工作,在看得见的巨变和看不见的渐变中,悄然改变着群众的生活。